產品描述
鵪鶉養殖成本
1、固定投資
①飼養數60—70只/平米(按6層計算),養萬只鵪鶉占地面積1.5*1.5*30=67.5平米(實際面積要大于此數據)。
②預計只鵪鶉需30組籠,按250元/組計算合計7500元。
2、養殖投資
①前期投入預算:鵪鶉苗0.6/只+開口料1.7×0.35元/只+青年料1.6×0.75元/只+前期傷亡0.2元=2.6元/只×10000=2.6萬元。
②產蛋期投資:產蛋一個周期(10-12個月)每只鵪鶉用料15斤,每斤料平均按1.36元計算,合計20.4元/只,藥品0.5元/只,產蛋成本(20.4+0.5)×10000×91%=19萬元。
③其他投入成本:煤1200元+水200元+電300元+工費2000元=0.37萬元。
鵪鶉養殖利潤
1、鵪鶉抗病力強,耗料少,40日齡左右開產平均蛋重12~3克,料旦比2.5:1至2.7:1,成鶉重量達150克左右,每年平均產蛋率達85~90%,飼料成本低,占地面積小,見效快,好管理,好飼養。
2、成鶉每只耗料4錢,飼養效率高,在籠養條件下,每3平方可飼養400只左右(以6層籠計算),養1000只鵪鶉,40日齡左右產蛋,平均每日產蛋20斤左右,每日850~900枚,每日可獲利25元左右,糞便出售后可支付工人工資,1個人可管理1萬只左右。
鵪鶉養殖優勢
1、投入少:養殖鵪鶉占地面積不大,家前屋后皆可。即使大規模的養鶉場,所占土地、房舍也大大低于其他家禽。由于舍內采取多層籠養設備,飼養密度又大,所以建筑、設施、資金投入都比其他家禽低得多。在對勞動力的要求上也不是很高,不需要繁重的體力勞動。另外,家鶉的適應性和抗病力強,用于防疫的藥物開支也很少。
2、產出多:無論蛋用型還是肉用型家鶉,40~50天即可成熟,開始生產產品。肉用型42日齡時可達到220克,僅耗飼料700克,蛋用型全年產蛋大約270枚,總重量達3000克,為其體重的20倍。
3、資金周轉快:由于鵪鶉的飼養周期短,而且資金投入也少,每只所占流動資金不超過1.6元,所以相對其他家禽來說,資金周轉要快得多。
4、風險小:因養殖家鶉具有以上三個優點,所以經營時就不易造成經濟損失,也不必擔太大的風險。
由此可見,鵪鶉是一項投資規模小、產值高、資金周轉快、經濟效益高的養殖項目。
鵪鶉(學名:Coturnix coturnix),古稱鶉鳥、宛鶉、奔鶉,又名鶉、紅面鵪鶉、赤喉、紅腹鶉,體長18厘米,體小而滾圓,褐色帶明顯的草黃色矛狀條紋及不規則斑紋,雄雌兩性上體均具紅褐色及黑色橫紋。雄鳥頦深褐,喉中線向兩側上彎至耳羽,緊貼皮黃色項圈。皮黃色眉紋與褐色頭頂及貫眼紋成明顯對照。雌鳥亦有相似圖紋但對照不甚明顯。常成對而非成群活動。主要吃雜草種子、豆類、谷物及漿果、嫩葉、嫩芽等,夏天吃大量的昆蟲及幼蟲,以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等。分布于歐洲、非洲、亞洲北部、中部、西部和南部等。
體形特征:
體長約16cm。形似雞雛,頭小尾禿。嘴短小,黑褐色。虹膜栗褐色。頭頂黑而具栗色的細斑,*冠以白色條紋,兩側也有同色的縱紋,白嘴基越眼而達頸側;額頭側及頦、喉等均淡磚紅色。上背栗黃色,散有黑色橫斑和藍灰色的羽緣,并綴以棕白色羽干紋;兩肩、下背、尾均黑色,而密布栗黃色纖維橫斑,除尾羽外,并都具有藍灰色羽絲緣;背面兩側各有一列棕白色大形羽干紋,級為鮮麗。兩翼的內側覆羽和飛羽淡橄欖褐色,雜以棕白色黑緣的細斑;初級飛羽大多暗褐而外翈綴以銹紅色橫斑。胸栗黃色,雜以近白色的纖細羽干紋。下體兩側轉栗色,散布黑斑,并具較大的白色羽干紋,至下脅尤形寬闊而顯著。腹以下近白。腳短,淡黃褐色,無距。
雄性成鳥(夏羽):額部幾全為栗黃色頭頂、枕部和后頸黑褐色,羽端深栗黃色;*具一條狹窄的白色冠紋。眉紋白色,從前額后達頸部;眼圈,眼先和頰部均赤褐色;耳羽栗褐色。上背為淺的黃栗色,具黃白色羽干紋;下背至尾上覆羽黑褐色,多具兩端尖的淺黃色羽干紋;內外翈具黃褐色波狀細橫斑;肩羽亦然。兩翅大部為帶淡黃的橄欖色,雜以黃白色橫斑;第一初級飛羽外翈狹,緣以淡黃色,其它初級飛羽的外翈均具淺赤褐色波狀橫斑;次級飛羽的內外翈亦具同色橫斑,向內轉淺。尾羽黑褐色,具白而略帶淺黃色的羽干紋和羽緣,并具赤褐色橫斑。頦、喉和頸的前部赤褐色,與頰部和眼先的赤褐色連在一起;從頸部開始,伸出一個黑褐寬條,沿中線至喉部*,擴大成黑褐色錨狀紋,兩側向上延伸,幾與耳羽連接。上胸灰白沾栗,羽干白色;頸側和胸側黑褐,雜以栗褐色,并具明顯的白色羽干紋;兩脅栗褐,雜以黑色,具更寬的白色羽干紋;下胸以至尾下覆羽灰白。
雄性成鳥(冬羽):從頭頂至后頸前部,栗黃色羽緣較夏羽為寬,黑褐色大都被遮蓋著。背部前為淺黃褐色,向后大都黑褐色,黃白色羽干紋較夏羽發達;翅和尾的羽色幾與夏羽相同。頦及喉部上方的羽片變長,末端變尖;此兩部的羽片白色,雜以栗色;頦及喉部*具一個不明顯的褐色錨狀紋,兩側翹起部分轉為黑褐色,直達耳羽;喉部下方白色;前頸與上胸交界處有一淺栗黃色圈(*約6毫米寬);上胸淺黃色;具白色羽干紋。兩脅白,雜以栗黃色的寬闊縱紋,并具黑褐和淺黃色相間的橫斑;腹白色。
雌性成鳥(夏羽):與雄鳥冬羽相近似,但頦和喉的羽不變長,羽端圓形,淺灰黃色;頸側亦淺灰黃色,羽端黑色;上胸黃褐色,具左右并排的黑斑,或連成黑色縱斑塊。
雌性成鳥(冬羽):與雌鳥夏羽相近似,但頦和喉上方的羽片變長,羽端變尖,亦淺黃色。背部黃褐色增多并加深。上胸斑點黑褐,而沾栗褐色。胸側和脅部黃褐色增多,具寬闊的白色羽干紋,黑褐色幾乎消退。
生活習性:
鵪鶉一般在平原、丘陵、沼澤、湖泊、溪流的草叢中生活,有時亦在灌木林活動。喜歡在水邊草地上營巢,有時在灌木叢下作窩,巢構造簡單,一般在地上挖一淺坑,鋪上細草或植物技葉等,巢內墊物厚約1.5厘米,很松軟,直徑約10厘米,產蛋7~14個,卵呈黃褐色。具褐色斑塊,蛋平均大小為 30 × 24毫米。鵪鶉主要以植物種子、幼芽、嫩枝為食,有時也吃昆蟲及無脊椎動物。受驚時僅作短距離飛翔,又潛伏于草叢中。遷徙時多集群。
您是第3143554位訪客
版權所有 ©2025-09-26 魯ICP備2025140198號-1
山東儒成食品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.
技術支持: 八方資源網 免責聲明 管理員入口 網站地圖手機網站
微信號碼
地址:山東省 濟寧 嘉祥開發區
聯系人:葛經理先生(經理)
微信帳號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