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描述
鵪鶉屬雉科,體型小,但營養(yǎng)可不小。作為野味的一種,其營養(yǎng)價值之高,可以被稱為動物界的“人參”。下面,微微健康網(wǎng)小編為大家介紹鵪鶉的營養(yǎng)價值,大家不妨來了解吧。
鵪鶉既有鮮美的味道,又有著豐富的營養(yǎng)。鵪鶉肉中富含蛋白質,含量高達22.2%,另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,以及卵磷脂、激素和多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。
它是典型的高蛋白、低脂肪、低膽固醇食物,特別適合中老年人以及心血管病、肥胖病患者食用。與公認營養(yǎng)價值高的雞蛋相比,鵪鶉蛋的營養(yǎng)價值更高。它的蛋白質含量比雞蛋高30%,維生素B1高20%,維生素B2高83%,鐵含量高46.1%,卵磷脂高5~6倍。所以鵪鶉蛋對于貧血、營養(yǎng)不良、神經衰弱、慢性肝炎、高血壓、心臟病等均有補益作用。
祖國醫(yī)學認為,鵪鶉肉、蛋性味甘、平,功可補五臟,益中氣,利水消腫。因此,鵪鶉又有“動物人參”之稱。
應用實例
1.小兒疳積:鵪鶉1只治凈,加少量油鹽蒸熟,早晚各食1次,連吃5日。
2.過敏反應:鵪鶉蛋1個打破生飲。
3.解乏提神:新鮮鵪鶉蛋3個,打破去皮攪勻,用沸水沖沏。于每日早晨空腹時飲下。
4.防治老年斑:水發(fā)銀耳50克,鵪鶉蛋3個煮熟,加入少量黃酒、適量味精、鹽,以小火煨燉,熟爛后食用。
5.消化不良:鵪鶉1只,去毛及內臟,加黨參15克,淮山藥50克,共煮食。
6.痢疾:鵪鶉1只,去毛及內臟,赤小豆30克,生姜幾片煮熟食用。
7.腎炎水腫:鵪鶉2只,治如常法,加酒少量,不加鹽,燉食。每日1次,連用1周。
8.久咳:鵪鶉1只治凈,加紅糖、黃酒適量,煮熟食肉喝湯。
9.神經衰弱:核桃肉15克放入鹽開水中浸泡,枸杞子10克清水泡后上籠蒸5分鐘,鵪鶉蛋12個用文火煮熟,去殼后撒上干生粉。再將鵪鶉蛋和核桃肉放入油鍋內炸成金黃色,把枸杞子、番茄醬適量等調味品加入即可服食。隔天1次。
10.胎衣不下:鵪鶉蛋2個,米醋100毫升,人參6克(另燉)。將醋與參湯一起煮沸沖蛋花服。
鵪鶉 (中藥)
鵪鶉,中藥名。為雉科動物鵪鶉Coturnix coturnix (Linnaeus)的肉。分布于我國東北到東南大部分地區(qū)等地。性平味甘,具有補中氣,強筋骨,止瀉痢之功效。常用于小兒疳積,下痢,百日咳。
入藥部位:肉。
性味:味甘,性平。
歸經:大腸、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經。
功能:補中氣,強筋骨,止瀉痢。
主治:小兒疳積,下痢,百日咳。
相關配伍:水腫:鵪鶉2只,去毛及內臟,加少量酒,不加鹽,燉熟吃。每日吃1次,連吃3次。(《常見動物藥》)
用法用量:內服:煮食,1-2只;或燒存性,研末。
禁忌:
1、《食療本草》:“不可共豬肉食之,令人多生瘡。”四月以后及八月以前鶉肉不可食。
2、《七卷經》:“食之令人忘。”(引自《醫(yī)心方》)
生理特性:
小型禽類。 體長約16厘米。形似雞雛,頭小而尾凸。嘴短小,黑褐色。虹膜栗褐色。頭頂黑而具栗色的細斑,*冠以白色條紋,兩側亦有同色的縱紋,白嘴基越眼而達頸側;額頭側及頦、喉等均淡磚紅色。上背栗黃色,散有黑色橫斑和藍灰色的羽緣,并綴以棕白色羽干紋;兩肩、下背、尾均黑色,而密布粟黃色纖細橫斑,除尾羽外,并都具有藍灰色羽緣;背面兩側各有一列棕白色大形羽干紋,極為鮮麗。兩翼的內側覆羽和飛羽淡橄欖褐色,雜以棕白色黑緣的細斑;初級飛羽大多暗褐色而外綴以銹紅色橫斑。胸栗黃色,雜以近白色的纖細羽干紋。下體兩側轉栗色,散布黑斑,并具較大的白色羽干紋,至下肋寬闊而顯著。腹以下近白。腳短,淡黃褐色。
產 地:
冬季常棲于近山的平原,潛伏雜草或灌叢中,主食谷類和雜草的種子。繁殖于東北,遷徙及越冬時,遍布我國東部。我國東北到東南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產,現(xiàn)已大量人工飼養(yǎng)。 [2]
采集加工:
宰殺后除去羽毛及內臟,鮮用,或取肉鮮用。
您是第3142148位訪客
版權所有 ©2025-09-26 魯ICP備2025140198號-1
山東儒成食品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.
技術支持: 八方資源網(wǎng) 免責聲明 管理員入口 網(wǎng)站地圖手機網(wǎng)站
微信號碼
地址:山東省 濟寧 嘉祥開發(fā)區(qū)
聯(lián)系人:葛經理先生(經理)
微信帳號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