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描述
淮陽驢
主要產區:河南沙河及其支流兩岸的豫東平原東南部,即淮陽、鄲城西部,沈丘西北部,項城和商水北部,西華東部,太康南部和周口市,以淮陽縣為中心產區。
環境條件:產區海拔50米,屬溫熱帶季風氣候,無霜期216天,年平均氣溫14.6℃土壤以淤土、兩合土較多,土質肥沃,盛產麥類和雜糧,是歷代“糧倉”,當地以驢為主要役畜。當地很早以前就重視驢的選育,農副產品豐富,又習慣種苜蓿,常以各種豆類喂驢,日喂量達1~1.5千克,故能保證驢的營養需要,鞏固選育成果。
產區臨近周口、界首等牲畜集散地,常向外輸出種驢,從而刺激了養驢生產和選育工作,近30年采,淮陽縣進一步加強選育工作,在重點產驢區開展良種登記。加強選種配種,肉驢的品質也明顯提高,是地方優良驢種。
體型外貌:屬中型驢,體高略大于體長,體幅較寬,頭略顯重,肩較寬,其鬐甲高,前軀發達,中軀顯短,呈圓桶形,四肢粗大結實,尾帚大。紅褐毛色驢,還有體型較大、鬐甲高、單脊單背和四肢高大的特點。毛以粉黑色為主,灰色少,純黑更少,紅褐色較少。
泌陽驢
屬中型驢。主要產區:河南省西南部的泌陽、唐河、社旗、方城、南陽等市縣,以泌陽、唐河兩縣為中心產區。
環境條件:泌陽縣地處伏牛山脈和桐柏山脈之間。海拔在810~983米。當地四季分明,年平均氣溫14.613,無霜期212天,年均降雨量920.5毫米,屬暖溫帶氣候。土地肥沃,適宜耕種,農牧業生產發達,并盛產麥類和各種雜糧。以谷草、豌豆作為喂驢的主要飼料,可利用河灘、丘陵放牧,有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。
當地群眾有養驢習慣,喂養精心并重視選種選配,并有不少驢的配種專業戶,以精選的良種進行配種工作,故形成了良種產區。早在1957年就建立了泌陽縣種驢場,就地精選了優秀個體和優秀的核心群開展系統的選育工作,使驢群質量迅速提高。
體型外貌:公驢富有悍威,母驢性溫馴。體型中等,呈方形或高方形。結構緊湊、勻稱,靈俊清秀,肌肉豐滿,多雙脊雙背。背腰平直,頭干燥、清秀,口方正;耳大適中,耳內中部有一簇白毛;頭頸結合良好,腰短而堅,尻高寬而斜,四肢直,系短而立,蹄質堅實。毛色以三粉為主。
佳米驢
也叫綏米驢,屬中型驢。主要產地:主要產于陜西的佳縣、米脂縣和綏德三縣,中心產區在三縣毗連地帶。分布到附近各縣和山西臨縣以及周圍各省及延安、榆林市。
環境條件:產區處于陜西北部黃土高原的溝壑地區,形成梁崗起伏、溝壑縱橫、土地零散、道路崎嶇狹窄的特點。海拔715~1350米,溫差大,年平均日照達2 617~2 741小時。春季多風,夏熱冬寒,屬典型大陸性氣候。干旱少雨,年平均降水量430~450毫米,無霜期僅150~180天,適宜種植雜糧,兼種大量苜蓿,輪作倒茬以改良土壤和提供飼草。從東漢以來,農民就習慣養驢從事耕、拉、馱、乘等各種役使。常以舍飼為主,以豆麥、高梁、玉米加谷草、麥草為主,夏季喂青苜蓿。各縣有一些傳統的專門種驢飼養戶,精選良種,承擔配種工作,經長期培育形成這一地方優良品種。
體型外貌:佳米驢體型中等,略呈方形,體質結實,結構勻稱,眼大有神,耳薄而立;頸肩結合良好,背腰平直,四肢端正,關節強大,肌腱明顯,蹄質堅實。公驢頸粗壯,胸部寬,富有悍威。母驢腹部稍大,后軀發育良好。毛為粉黑色,因白色部分大小不同,又分為兩種,一種是黑燕皮,全身被毛似燕子,僅嘴頭、鼻孔、眼周以及腹部為白色;一種是黑四眉,除具有黑燕皮特征外,腹下的白色面積較大,甚至擴展到四肢內側,胸前、額下及耳根處。
廣靈驢
體型外貌:體格高大、骨骼粗壯、體質結實、結構勻稱、耐寒性強。驢頭較大、鼻梁直、眼大、耳立、頸粗壯,背部寬廣平直,前胸寬廣,尻寬而短,尾巴粗長,四肢粗壯,肌腱明顯,關節發育良好,管骨較長,蹄較小而圓,質地堅硬,被毛粗密。被毛黑色, 但眼圈、嘴頭、前胸口和兩耳內側為粉白色,當地群眾叫“五白一黑”,又稱黑化眉。還有全身黑白毛混生,并有五白特征的,群眾叫做“青化黑”,這兩種毛色的均屬上等。
生產性能:其繁殖性能與其它品種近似,惟多在2~9月發情,3~5月為發情旺季。終生可產駒10胎,經屠宰測定,平均屠宰率為45.15%,凈肉率30.6 %。有良好的種用價值,曾推廣到全國13個省區,以耐寒聞名,對黑龍江省的氣候適應也較好。屬大型驢。
主要產地:產地為山西省東北部的廣靈、靈邱兩縣,分布于廣靈、靈邱及其周圍各縣的邊緣地帶。環境條件:境內山岳起伏,小部分為河谷盆地,海拔700~2 300米。地處塞外山區,風大沙多,氣候變化差異大,年平均氣溫為6.2~7.9C,年降水量420~500毫米,無霜期130--~150天,為塞外的主要雜糧產地。該地區歷來重視畜牧業發展,農民養驢農耕,是中國塞外商品驢的繁殖基地。由于當時盛產谷子、豆類,又種植紫花苜蓿,農民以谷草、黑豆和苜蓿草精心喂養,注意選種選配,結合役使和放牧,形成廣靈驢體型高大、體軀結實的品種特征。
晉南驢
體型長方形,外貌清秀細致,是有別于其它驢種的特點。頭清秀,大小適中,頸部寬厚,背腰平直,尻略高而斜,四肢細長,關節明顯,肌腱分明,前肢有口袋狀附蟬。尾細長,似牛尾。皮薄而細,以黑色帶三白為主要毛色,另外還有一種灰色大驢。體型較美,細致結實,為中國優良的大型地方良種。
主要產區:產于山西南部運城市和臨汾市南部,以夏縣、聞喜縣為中心產區,包括平陸、芮城、永濟、臨漪等縣市及臨汾南部各縣市。環境條件:產區地處黃土高原,瀕臨黃河。有平原、丘陵和山地,地形復雜。海拔400~1 500米,地勢東北高而西南低,土地肥沃,氣候溫和,年平均氣溫12—1413,年 降水量500毫米左右,無霜期180~210天。夏縣是禹的故鄉,該縣人文、農耕歷史悠久,有發達的農業,是山西著名的糧棉產地,盛產煤。當地農民喜愛養驢,作為農耕和運輸工具。喂驢精心而得法,全年舍飼,充分利用農副產品,又種苜蓿。做到夏加苜蓿冬加麥麩,并將鮮苜蓿與麥秸碾青混合調制,使驢等家畜常年都能得到青飼草,重視選種選配和幼駒培育,促進了該品種的形成,并向外地輸出大量優質種驢。
體型外貌:體型長方形,體質緊湊,外貌清秀細致,是有別于其他驢種的特點。頭部清秀,大小適中,頸部寬厚而高昂,髻甲稍低,背腰平直,尻略高而斜,四肢細長,關節明顯,肌腱分明,前肢有口袋狀附蟑。
德州驢
體型外貌:體格高大,結構勻稱,體型方正,頭頸軀干結構良好。公驢前軀寬大,頭頸高揚,眼大嘴齊,有悍威,背腰平直, [尻稍斜,肋拱圓,四肢有力,關節明顯,蹄圓而質堅。毛色分三粉(鼻周圍粉白,眼周圍粉白,腹下粉白)的黑色和烏頭(全身毛為黑色)的兩種。其體高一般為128~130厘米,較高的可達 155厘米。
生產性能:生長發育快,12~15月齡性成熟,2.5歲開始配種。母驢一般發情很有規律,終生可產駒10只左右,25歲好驢仍有產駒的;公驢性欲旺盛,在一般情況下,精量為70毫升,有時可達180毫升,精液品質好。作為肉用驢飼養屠宰率可達53%,出肉率較高,為小型毛驢改良的優良父該品種。
您是第3141197位訪客
版權所有 ©2025-09-26 魯ICP備2025140198號-1
山東儒成食品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.
技術支持: 八方資源網 免責聲明 管理員入口 網站地圖手機網站
微信號碼
地址:山東省 濟寧 嘉祥開發區
聯系人:葛經理先生(經理)
微信帳號: